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宁夏日报周刊 -> 宁夏故事
从“门外汉”到“塞上工匠”——
【就业创业路上的多彩人生】何少华的佳酿情缘
2025-05-16 08:06:15   
2025-05-16 08:06:15    来源:宁夏日报

  何少华(右)与同事在宁夏长城天赋酒庄酿造车间进行日常检查。

  何少华在查看葡萄酒氧化、老化情况。

  何少华(中)与同事们在实验室里检测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含量。

  何少华查看葡萄长势。

  何少华在检查酒的成熟度。

  “上大学前,我几乎没接触过葡萄酒,没想到现在每天都离不开它。”说这话时,何少华正在葡萄地里观察、记录着葡萄的长势。5月9日,立夏刚过,气温回升。按葡萄的生长规律,三月展藤、四月抹芽,到秋日采摘前,葡萄酒人能“缓一缓”,但在宁夏长城天赋酒庄的葡萄地、实验室、酿造车间里,依然能看到何少华忙碌的身影。

  何少华今年31岁,是宁夏长城天赋酒庄技术质检部经理助理、高级技师。2024年5月30日,在自治区五一劳动奖颁奖大会上,他获得了荣誉,成为30名“塞上工匠”中的一员。谁能想到,如今既能独当一面,又能带领团队拿下多项大奖的他,曾是个对葡萄酒一无所知的“门外汉”。

  2012年高考结束后,何少华在为选择专业而迷茫时,注意到了“葡萄与葡萄酒工程”这个专业。何少华说:“当时我印象里葡萄酒都是来自国外的,没想到国内也有,而且更有特色。”就在前一年,贺兰晴雪酒庄的“加贝兰2009”在Decanter世界葡萄酒大赛中一举夺魁,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。简单查询资料后,何少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该专业,“贺兰山东麓葡萄酒”也成了种在他心里的一粒种子。

  从一粒种子到一瓶佳酿,要经历层层工序和重重考验,一名技术能手的炼成也是如此。

  毕业后,何少华进入中粮长城葡萄酒(宁夏)有限公司。他从酿造车间原酒操作工做起,每天与发酵罐、葡萄汁相伴。一次次观察、一遍遍重复,他不觉得枯燥,反倒渐渐摸出了点儿门道。他说:“直到我真正投身一线才明白,酿造技术只是一部分,每瓶酒都是酿造与管理配合得来的,环环相扣,并不简单。”入行9年,何少华一步一个脚印,先后在酿造操作、技术研发、技术部门工艺高级主管、技术质检部经理助理等岗位任职。这个新人,逐渐成了“全能型选手”。

  “想提高酒的品质,就要不断解决问题。”在熟稔葡萄酒酿造技术后,何少华意识到,即使酿酒的设备和方法都一样,酒的品质也会因自然环境或实际操作方式而有所不同。他发现,受气候和储藏环境影响,宁夏酿造出的葡萄酒颜色沉积和老化的速度较快,原酒品质不稳定。2019年,他主动承担起专项分析任务,带领团队成立了“提高发酵原酒品质”和“降低公司原酒库存”两个节约成本项目。经过两年奋战,在无数次试验与调整后,他们攻克难题,为公司节约了近50万元成本。

  “让更多人爱上贺兰山东麓葡萄酒”是何少华始终不变的从业初心。他明白,只有做出更符合大众口味的酒,才能提升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知名度。他说:“以前我们过于追求行业内的偏好,很多‘好酒’可能只有业内人士欣赏得来,大众喝不惯。可实际上,大众喜欢的口味,只要用专业的方式去酿造,一样是好酒。”怀揣这份坚持,他带领团队成功开发出了具有“甘润平衡”型的葡萄酒,风格独特,充分体现了贺兰山东麓产区风土特色。在2019到2021年的多个国际葡萄酒赛事中,他们获得了60余个奖项,其中金奖30个。

  每位葡萄酒人都会有自己心仪的葡萄酒品种。当被问及酒款偏好时,何少华告诉记者:“以前我喜欢赤霞珠,因为它生命力很强。但现在我最喜欢黑比诺,刚接触时你会觉得它很淡,没内涵。实际上它很挑酿造手法,手法到位了,它一定会惊艳到你。”

  今年6月,有着酒界“奥斯卡”之称的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将在银川开幕。何少华和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为比赛做准备,希望这份“源自好风土”的美味,能在这个万众瞩目的舞台上,赢得新的喝彩。(记者 左鸣远 王娜 李宏亮 文/图)

【编辑】:王小梅
【责任编辑】:任岚